嘉峪关疾控驰援兰州抗疫纪实

出处:张晴雯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22-07-23

七月的兰州,已是盛夏时分,黄河沿城市川流而过,绿树葱茏、清润舒适,祥和安宁。这一切美好,被突入其来的一场疫情戛然而止,“0708”疫情爆发后,兰州,这座西北城市在遭遇2022年“0306”疫情之后,再次经历了史上防控形势最复杂严峻,防控任务最为艰巨的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冠疫情。

7月12日早上8:50,我和我的同事,被中心领导紧急通知,20分钟整装后立即出发,乘坐大巴,驰援兰州,作为流调溯源组支援安宁区疾控,开展流行病学调查。晚上10点多,抵达兰州,夜幕下的兰州,漆黑空荡,少了昔日的喧嚣和羊肉串的味道。疫情,已是这座城市按下了临时暂停键,我来不及感伤和触动,唯有坚强和信心,加入这场战斗,跑赢这场与病毒较量的赛事,用坚守和行动诠释疾控精神,同全省所有疾控战线的同仁们奋力架起守护公众健康最强的“盾”。

7月13日早上8:30报到,区疾控领导简单介绍后,我们立即投入工作,临时安排在流调五组,开展阳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。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,是传染病调查的“福尔摩斯”,调查和关注每一个病例背后所隐藏的故事:病例是如何感染的,以及会传染给哪些人,着力在减少病例“增量”上下功夫。流调工作主要是电话询采,抢时间,强管控,降风险。采用三公(工)联合办公,协同深挖细查每一个阳性病例关联人员和风险点位,及时快速追踪锁定阳性人员轨迹信息和涉及的重点人群,确保阳性感染者和密接第一时间转运,落实相应管控措施,还要及时理清病历之间传播关系,分析传播链,快速全面排查风险人员,最大程度降低社会面传播风险。

下午2:30,我们和临夏州流调支援队8名专家,下沉编入区疾控六支流调队,协同作战,共同完成流调工作,在接到当日流调任务后,迅速开展阳性病例基本情况、发病及诊疗情况、行动轨迹、密接与次密接人员、风险场所、感染来源、实验室检测等等方面的深挖细查,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环节,根据阳性病例关联人员和风险研判,提出防控措施和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,及时形成核心信息和初次流调报告,严格落实新冠防控九版方案“2+4+24”要求,即2小时内抵达现场,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,24小时内初步查清基本情况并完成流调报告。

  工作的第一天,也是安宁区阳性病例报告的最高点,流调任务很是繁重,一直忙碌到深夜凌晨,流调处置阳性病例3份和密接人员的排查管控,审核完成8份核心信息报告和初次流调报告。
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流调溯源专班实行闭环管理,吃的是盒饭,组里的小伙伴们困了就爬桌子和衣而睡,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,大家时刻保持警醒,抓强第一时间,接到任务,随叫随到,全力以赴,落实“1分钟吹哨”“2小时核心报告”“12小时初次流调报告”的安宁速度,抢时间,落管控,降低风险,快速实现疫情社会面清零。在每天的夜以继日里,做到24小时全天待命,与流调六组的小伙伴们协同作战,从18日开始至22日,安宁区已经连续5天无双增病例报告,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向好发展。

  作为一名此次支援兰州抗疫的流调溯源队成员,很荣幸投入这场战疫,用坚守和坚持,用初心和信心,默默前行,发挥着作为一名疾控流调员的责任和担当,在众多抗击疫情身处前沿的医护人员中,更多的光芒给予了她们,而疾控工作者甘愿作为夜幕下闪耀的一束光,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“前哨兵”,“隐身人”,用自己微薄之力,发挥嘉峪关疾控的嘉力量。相信,甘肃人民这一路走来,千般滋味,艰难险阻,我们的城市终会迎来抗疫的曙光,迎来属于我们的幸福美好时光。(嘉峪关市疾控中心支援兰州流调组队员-张晴雯)